8月 16, 2007

NOTRE DAME DU HAUT



法國瑞士交界附近的Ronchamp,不是觀光客的點,你只能用寧靜的小鎮來形容它。

城市既人滿為患卻疏離不能親近,集中又疏離,至今此等矛盾仍叫我們拉鋸難耐,而這也是科比意(Le Corbusier)建築理論爭議之所在。

科比意:『住宅是居住的機器』,即使在歐洲工業時代,他的這個口號亦備受批評,人們不甘他機械崇拜的傾向,發現建築越來越脫離需求,從差異化變成一種可複製的模型模式,變成強加在住民身上的東西;可即便如此,世界仍無處不模仿他設計出的集中住宅原型--馬賽公寓。


馬賽公寓,是二戰後重置居民的建築,鋼筋混凝土、為節省土地有17層樓高、地面挑高供汽車進出停放、有商店進駐、裡頭有適合單身至八人住的共337居住單位,光想像你應該會很熟悉,覺得就像現在我們住的任何一棟大廈,的確,因為它完完全全就是現代高樓大廈的前身,它無處不在。而當此時我們埋怨居住空間狹小,沒有陽光,與土地疏離的同時,也很多人追本溯源地批判科比意,而科比意當時希望安置眾多人口及對工業理性樂觀的時代脈絡,就比較少人討論了。

若你以為使科比意出名的單單就是馬賽公寓,那你就錯了,他還有許許多多設計至今影響了好多好多人,像是印度香地迦的大型公務機構、薩瓦別莊、廊香教堂(即宏香教堂 NOTRE DAME DU HAUT)....。這些作品與馬賽公寓恰恰相反,它們不斷被歌頌被傳唱,卻始終沒辦法被模仿。

這就是科比意,20世紀極重要的建築大師,現代建築的開拓者、是神美之手、也是災難製造者夏鑄九語) 。

還記得期末夏鑄九的課要結束前,他說後來北美館有科比意的展覽,要我們去看,還慎重地把科比意的名字寫在黑板上,他介紹科比意當時的表情和語調,就真是融合了複雜的情緒,他說,『說了這麼多也說不清楚,你們自己去看。』

2005年我和B去瑞法義自助旅行,自助旅行的好處是可以全照己意規劃,你鑽研地越深便玩得越深,;行前,在一冷僻資料裡,發現廊香教堂就位在法國和瑞士交界處,因此特別又花了心力找資料,在地圖上把位置定出來,這個當初在北美館看到不斷被稱揚的奇怪小教堂,讓我們決定將行程岔出去,趕在回台前夕驅車到Ronchamp拜訪它。

看過比薩斜塔和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教堂,真的會對廊香有更高的評價嗎?開著租來的小車,載著所有行李,我們循著米其林地圖的指引,一路從Luzern到Mulhouse再到Belfort,路越來越小,社區越來越安靜,終於來到了Ronchamp,一個眾多葡萄園的安靜小鎮,廊香教堂在小丘陵上,俯視整個Ronchamp。

爬上小丘,教堂的面貌最後才突然呈現。這裡的氣氛絕非模型照片能展現出來,它有著使人驚異的線條,粗糙的白牆,環伺它,沒有沈重感,反而因為厚薄不一,彎曲出柔合線條,它確實讓人聯想到修女的帽子、祈禱的雙手、出航的船首,卻絕對沒有辦法想像這些線條是用混凝土捏出來的。厚牆上開了大小不一致的洞,越往內洞越小,讓人不明就裡,也訝異這牆卻沒有因不規則而失去平衡。

進去教堂你一定會被戲劇性的光線迷惑的說不了話,收口的小洞引入堂外的陽光,凝成不同顏色的光束,與小排燭光,是黑暗裡,唯一光源,而屋外那個大圓錐體,形成一單獨的祈禱間。

和一般宏偉壯麗的教堂不同,它把一切宗教的強烈象徵抹去,沒有置中的像,沒有聖徒的故事,沒有精緻的玻璃,沒有雕刻,它的不規矩打破你以為一定要如何才能成立的錯覺,往上內傾的牆,在幽微裡,不可置信叫你單純地安心;坐在排椅上,你不想出去,黑與靜隔離一切,世界靜止了,你只跟你自己坐在一起,一個最初始要求完美的自己的原型,神到底在不在那裡?或許他在,或許他不在,也或許他就是你心裡美好原型的投射,但那都再沒關係了,一切只因你知道你自己就在那裡,就在那裡和你並肩一起。

攝影:born2run

2 則留言:

匿名 提到...

您好~
我想去這個地方,
可以大概告訴我怎麼去嗎?
車站名之類的,多謝你瞜~

Selene 提到...

現在才看到留言。我們是驅車從瑞士的Basel開到法國的Mulhouse再到Belfort。你可以google一下英文的地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