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月 17, 2007

椅子重要嗎?

要你選一個代表設計元素的東西,你會選什麼?蘋果的iPod、iPhone?一輛時髦車子?還是你喜歡椅子多一些呢?



說到椅子,你其實有很多選擇。像是Marcel Breuer創作的Wassily椅,就被認為是包浩斯風格的傑作;1960年代前衛反骨的S形性感潘頓椅;還是去年夏天在蘇富比拍賣會上拍得近百萬美元,Marc Morrison的高級躺椅?至於Jasper Morrison的Air chair則在網路咖啡店常常出現;抑或數以百萬張便宜售出,最終擠在垃圾掩埋場的塑膠椅?

沒人會對你的抉擇吃驚,畢竟椅子是最具可見度的設計符號,也最有價值。設計博物館除了設計史書籍、雜誌、拍賣會目錄外,最多的收藏就是椅子。而拍賣會場的喊價上,出價最高的標也往往落在那些由Newson、Morrison、或者已逝設計教父Jean Prouve所設計的稀有椅子上。

為什麼椅子這麼被看重?--是因為我們全都需要一個讓我們舒服地坐著,以適當高度支撐我們寫作、吃食,解救我們的背部疼痛的物件啊。但椅子這東西為何被賦予超過實用、複雜之外,更多的文化意涵?如何承載這麼多的象徵與意義,進而取得像天那麼高的價格呢?它又是否能像過去一樣,在新世紀(21世紀)的設計史再佔據重要位置呢?

細看座椅二十世紀的驚人發展,活脫脫就是二十世紀設計史的精簡版。如果你想要追蹤美學、商品、科技、材料、和社會趨勢的轉變,你可以從椅子的更迭中看見端倪。這是因為椅子的功能和結構需求,大致簡單,設計師因而得以隨心所欲,以不同形狀、色彩、磨光技術和材質盡情地實驗。

Marcel Breuer和科比意(Le Corbusier)以金屬元素所製成的椅子映襯1920年代機器時代的審美觀點;Charles和Ray Eames的椅子則反映二戰後人們對溫暖、舒適的追求;潘頓椅正好是1960年代工藝樂觀主義的體現;Jasper Morrison的Air chair就是21世紀初數位世代的極端工程體現。

左至右:Marcel Breuer、Charles、Panton、Jasper Morrison的作品

而比起其他元素,座椅也自有它更廣為人接受的重要性存在。"設計"這個概念出現,相對上是比較新近的現象,直到最近才被評論家、歷史學者、符號學者認為有其意義,可以跟其他文化界的學門,像是藝術、建築,相提並論。前半個20世紀的時間,關於設計最有影響力的著作往往出自建築師之手--William Lethaby、Hermann Muthesius、科比意、華特格羅佩斯(Gropius)等大師。幾乎每個建築師要設計物件,最典型就是設計家具,而且通常就是設計椅子;這就是為什麼他們在寫書介紹設計時,常把焦點放在家具的原因。戰後,單純的設計理論家才紛紛出頭,像是Reyner Banham和Roland Barthes,他們對設計的興趣,使設計提升到與藝術建築同等的地位。

另個因素就是設計博物館的推波助瀾,根植傳統的觀念,使得它們對家具收藏有所偏愛。一些當代藝術機構,像是紐約當代藝術博物館(MoMa)、巴黎龐必度(Pompidou),在定義現代傳統分界時,深受科比意和格羅佩斯影響。其他以裝飾藝術起家的博物館,如倫敦V&A、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,他們傾向視家具為工藝史裡一種邏輯的演繹,但卻不看重汽車、軟體....。比較新的設計博物館中,靠近Basel的威查設計博物館(Vitra Design Museum)即特別為探索收藏家具而設,此理念也同樣支配充滿活力的小型機構,像是洛桑的mudac、比利時Hasselt的Z33。

那麼未來椅子是否能繼續保持它重要的地位呢?那可不一定。這不是因為收藏家會忽然停止在拍賣會上搶購椅子,也不是博物館將不再收藏它們,而是設計這個學門裡的其他領域漸漸抬頭,即便沒有超越椅子的位子,至少也將被平等審視。

設計這個名詞愈來愈熱門,公眾對設計的瞭解程度也更細緻化了,他們想要對設計的其他領域有更多涉獵,尤其是有些新的設計對生活有更深切的影響時。手機、筆記型電腦、電腦遊戲、網站的設計就是很好的例子。

設計活動已經有了質變,20世紀的設計發明焦點放在物理實體的物件上,但現在無實體的微技術、應用設計概念重新組織行為模式的議題更獲得青睞。同時,公眾對環境的關切,也促使設計活動減少對個別物件的需求,轉而強調集多功能於一體的產品,最好的例子是手機這樣的東西。

顯然,明年MoMA的設計展覽--設計與彈性心境(Design and the Elastic Mind)--就會探索這些變遷,及設計與科學科技間流動的關係。至於收藏家該不該在價格跌落前出脫他們非常貴的椅子?倒也不必,但比較有能力的人應該要開始作功課,有彈性的設計元素,像由MIT媒體實驗室所發想的軟體似乎就比Bauhaus的椅子來得更值得注意。

圖文均來自【國際前鋒論壇報】Chairs sitting pretty as a design icon, but for how long ?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