迷戀傳統的市場,大概要從我的孩提時代開始追溯原因,記憶中夏日要從宜蘭公寓走大約半小時的路才會到南館市場。母親生性節省,卻不會騎腳踏車,張羅家裡飲與食,只靠早晨開到樓下那台叫賣的菜車,似乎變化不夠,因此總攜著我和哥哥徒步前往菜場,一來多的人手可以幫忙在後面提菜,二來亦避免我和哥哥在家調皮吵鬧的可能。
在陽光的柏油路下我們往往走的汗流浹背,母親的腳步很急,哥哥也有本領走得很快,平常他在上學路上都是不搭理我的,不肯跟我並肩走路,總要把我甩開很遠,自顧自地走,但母親在的時候,他就會跟我一起走,免得挨罵所以去市場的路途上我才不至於又在後面苦苦追趕。
宜蘭有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,被山圈抱,一面靠著太平洋,既有平原又有良港,這個獨特的條件從市場就可以察覺,繽紛的蔬果有平原上自己種的,也有梨山下來的高山品種,各式捕撈的海魚、河魚,魚塭養殖的魚、蝦、貝;雞肉、豬肉、鴨賞等各式肉品也是應有盡有,讓人眼花撩亂。
尤其一踏入市場各種味道、顏色迎面迎來,總讓我心花怒放,隨母親的腳步走走停停,穿梭於攤位和販子的清脆叫賣聲中,去理解各種各樣的食材,聽聞流傳在市場的消息,原來西瓜不甜是因為今年雨水多、豬肉又變貴了、荔枝和龍眼這兩種水果出產時節不同,竟然是荔枝會先報到........。有時我還會仗著體型嬌小從攤位偷抓一把乾蝦米,一路把市場裡凝縮的在地味道放在手心吃個不停。年齡漸長,這樣的畫面還是深深烙印在腦海裡,加上後來比較有煮食的習慣,傳統市場還是我的最愛,那種感覺還是跟去大賣場有所差別。
喜歡拉著B或者牽著H和我去逛市場,從南館、龍口、果菜市場、南方澳、東港魚市、日本高山的宮川朝市、法國南部的小傳統市場,一路逛到花蓮、新店黃昏市場和現在居住的新竹.....每個傳統市場都有著相同的活力和朝氣,隨著時節和天氣不停更換菜色,但又各有不同的特別和巧妙,假如想要很快知道一個地方產的是什麼,文化又是如何?兼以喜歡親切和人聊天,喜歡自己偶爾下廚的話,那麼,去逛逛當地的傳統市場吧。
2006.03
PS我有隨手亂丟不分門儲存的習慣,所以看到以為不見的舊文章,還蠻開心的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