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們社區沒有自己的垃圾場,要倒垃圾就是記好時間,再配合音樂從遠方響起時,下樓
去等垃圾車。垃圾不落地的關係,很多人會在約略時間就拎垃圾等著,順便和左鄰右舍
點個頭打個招呼,有時候我差點錯過時間,匆匆飛奔下來,就會遇到倒完垃圾慢慢踱回家
的老先生老太太對我說,『不用跑,垃圾車才剛到,會等你的。』幾公分一句台語,幾
公分一句國語,然後我就在沿途『不用跑』的前呼後擁中,抵達車邊,倒完垃圾。
和台北不一樣,新竹市沒有使用特定垃圾袋的規定,雖然很方便,可是也有缺點,因為
不用計較垃圾袋的空間,通常使人不察覺自己的垃圾製造量,有時還會看到有些人把
可以回收的東西也裝進大塑膠袋,一併丟進垃圾車。而資源回收也不一樣,尤其讓我
不習慣,新竹市的資源回收車,沒有要民眾自行分類,而是把全部資源回收物放到車子裡
混成一堆載走,看著滿車的資源回收物,真的會懷疑回到垃圾場,他們難道再一個個分類
,這樣不是更花時間嗎?或者,他們根本沒有在分類呢?
好在每個資源回收日,都會有收集資源回收物的老人等在那裡,看著你手裡的東西,
絕大多數人,包括我會把可以回收賺錢的東西給他們,剩下的再交給資源回收車。
人潮散去後,他們會在原地把東西仔細分類,裝進推車、袋子,捆好,帶回家。
我真覺得他們是台灣環保重要的一環,雖然為的是生計,但他們總比領一定薪水的清潔
員更認真分類,更關注哪裡有可以回收的東西,甚至有時他們可以到府服務(或到指定地點)
----以前B租在台北安居街時,就會收集報紙等回收物,只要到一定量,就打電話給一位婆婆
約好方便的時間地點,然後她就會依約出現,帶走那些資源回收物。而我們搬進新竹時,
許多用完的紙箱,也是一位老先生來收的,我在路上遇到他,只是一問,他便一定時間
到家門口來收(本來他還堅持要親自爬五樓幾趟取紙箱,不麻煩我拿下來)。
台灣學校、機關和許多住宅區現都有垃圾分類的場所,但其他地方,這些資源回收工作者
貢獻了多少呢?沒有詳細的統計資料。倒是苗栗市注意到了他們,也與他們合作,本來是
地方政府要花錢作的分類,讓這些資源工作者也參與,效率更高更環保,同時也照顧到他們
的生活。
苗栗市的作法是這樣的,地方政府花錢買三輪車、手推車送給低收入拾荒老人,
然後這些資源回收工作者有了方便的工具,工作更有效率,苗栗市估計其資源回收
每月600公噸的量,約有1/3是這些工作者貢獻的,而且他們到達的地方更遠,使資源回收
的網絡更細緻綿密。(但沒有統計贈手推車以前的數字)
而且苗栗市還舉辦用資源回收物換有機肥料的活動,(這有機肥是清潔隊利用廚餘製作的)
雖然各縣市應該也都有類似的活動,但送的不外是購物袋、禮券等,苗栗市這種貼近
當地生活需求的創意和想法,真的很特別,後來苗栗市還貼公告希望不要搶著一窩瘋擠兌,
免得清潔隊積欠民眾太多有機肥,而且說明假如供應時間縮得太短,會造成肥料成熟度
不足,品質變差。(我對肥料是不太熟啦,不過這個公告真的很好玩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